汽车参考网
首页行业动态 > 山西榆次历史「榆次西窑」

山西榆次历史「榆次西窑」

来源:搜狐 2023-08-14 20:41:36

故乡是每个人的心灵殿堂,如果你是土生土长的山西榆次人或有榆次工作生活的经历,又常常回味和向往榆次的原状态景物,请点击本文结尾“了解更多”链接,关注“如蚁人生234”头条号,欣赏如蚁人生制作的《榆次百年记忆》《上帝之眼看榆次》《变迁》《回眸榆次》等榆次怀旧系列视频及相关文章。本文相关视频点击以下链接(或关注故园音画weixin公众号):回眸榆次5——窑上

古时的窑上只有几十户人家,村民多以经营豆芽菜窑、砖窑、盆盆窑为生,村庄也因此被命名为“窑上村”。直到解放后,村西还有4个废弃的砖窑坑,50、60年代被填平建起了楼房。窑上的坐地户常姓始祖是从车辋迁来,另有一支常姓则从车辋迁到上黄彩后又迁至窑上。发迹于清末民初的晋商常凤岐就是窑上常氏族人之一,至今在地委党校内还有常凤岐院落的遗存。窑上坐地户还有李姓,以及后来迁入的的刘、张、王等姓,而民国初年窑上还曾有一位身世显赫的的富商——冯世荣。

祖籍山西万荣的冯世荣,清末到榆次做生意发迹,1920年在窑上斜街购地30多亩,开办了“聚义成”货栈,位于现窑上斜街物资局大院(阳光幼儿园所在)。院内现存冯家的一处四合院住宅,门厅已不存在但正房基本保持了原貌,木雕、砖雕鬼斧神工,雕刻有麒麟、狮子、荷花,至今依稀可见。这座四合院其实是著名晋商聂店王家的房屋建筑遗存,是冯家从败落的聂店王家购买后整体搬迁窑上的。从现存的这七间正房不仅能想象到冯家当时的经济实力,也能看出昔日聂店王家的辉煌。

榆次聂店王家靠典当业发迹,商业极盛时,在全国各地共有200多个商号。在聂店占有1500亩土地,45个院落,现存的古戏台就是王家所建。咸丰三年(1853),王家为避战乱还在东赵乡伽西村西南黄土塬上修建了占地10亩左右的山寨,现古寨已残破,而形制犹存。光绪末年,王家因族人奢侈浪费、经营不善,迅速走向衰落。窑上的冯家就在这时购买了王家的四合院。

窑上村西北的部分土地原是使赵阎家的一处坟地。据传阎氏始祖阎士芸大将军受唐王派遣,来使赵村看守“三李”的坟墓,并受赐土地2000亩。三李是唐代安葬于使赵的三位战功卓著的将领:太保李良臣(父)、节度使李光进(子)、太尉及节度使李光颜(子)。阎氏后人因世宦兼经商,渐成望族,阎家当铺有一百多处,遍布全国各地。传说明代中期阎锡山祖先就是从使赵出走晋南经商。多年后回使赵认祖归宗,但阎家未能接纳,于是北上五台县河边村定居。清宣统2年(1910),由山西自办开工修筑大潼铁路(初名同蒲铁路)时,原设计直线穿越窑上的阎家坟地。阎锡山得知是阎家的祖坟后,指令铁路重新设计,绕过了阎家祖坟,于是铁路成了如今的弓形。民国九年(1920),阎家移坟至使赵村东南。

始建于1819年的天一渠原名永济渠,亦称黄龙港,相传为汉唐故道,后成为穿过原榆次县城北的废水渠,全长约11公里,现校东一巷的人行道下即为天一渠的一段。1918年,使赵阎家的阎哲成等,会同官商贾继英用民办官助方式重新开通了天一渠(后改名为黄龙江)。天一渠从源涡潇河引水,包括窑上在内的榆次城西北大片土地得以灌溉。现存晋中市委党校院内的常凤岐大院,曾设为天一渠管委会,正房曾供奉着河神、天一渠设计师的塑像。1958年黄龙江的城区部分由明渠改造为暗排水道兼灌溉渠。

成立于民国十年(1921)的窑上初级小学,1948年搬入北窑真武庙院内。1961年在现窑上小学位置成立了红专大学,1984年改为窑上小学。窑上还曾有关帝庙、三官庙、魁星楼等古寺庙,可惜均已不存在了。

明、清时期,榆次只有京陕、京省、榆省三条官道与外界连接。京陕官道由京城经榆次通往陕西潼关,窑上是京陕官道的必经之地。榆省官道是榆次通往省城的官道,自榆次县城起,经安宁、龙田、使张、鸣李、秋村入太原界。民国10年(1921)从太原经榆次通往晋南的晋南汽车路开通,它是一条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公路。晋南汽车路从榆次西北入境,途径窑上,出榆次彭村后入太谷县境。晋南汽车路开通后,榆次人去太原不再经安宁、龙田,而是跨过南同蒲铁路,从窑上的北窑街(现北尧东街),进入晋南汽车路后直达太原。太原与晋南往返则需要通过北尧东街、南窑北街向南经榆次西站、西关,再往郭村方向,在斜街南口设有榆次汽车站。北尧东街从此变得整天车水马龙,一派繁忙。

榆次全境解放后,1952年太洛公路(原晋南汽车路)榆次境内的路段恢复通车。1959年太洛公路榆次段改线从北窑西街口直通向南再往东至南关金三角并入原线路。1963年太洛公路榆次段成为榆次的第一条沥青公路。1988年太洛公路改名为国道108线,榆次至太原段名为榆太路。1989年、1992年两次拓宽改造“榆太路”达到二级路标准公路。1994年108国道榆次过境段改线,原榆太路从此变为与省城太原的城际交通。2001年原榆太路过境窑上路段改线,完成道路、街景配套、商铺改造建设后,更名为“汇通路”。

1958年,榆次最老的立交桥——大同桥建成。1983年,石太铁路与晋华街交叉道口拆除后,大同桥启用,沟通了南北交通。此后从1985年到1989年,新建路、安宁街、迎宾路、窑新街又陆续开通。从1994年到1996年正太桥、迎宾桥、安宁桥、同心桥4座立交桥的陆续竣工通车,沟通了榆次老城区与铁北区和铁西区,榆次去往太原的道路变得四通八达、畅通无阻。北窑街不再是交通要道,失去了往日的喧嚣,变得安静了许多。北窑街东口的铁路道口也改成了只能过自行车和行人的小道口,2005年北窑街更名为“北尧东街”。

解放前顺城街是一条约10米宽的土路,从1955年用废弃城墙砖铺设了路面后,又经过5次改造,直到1964年才延申至南同蒲铁路东侧。1966年顺城街跨越同蒲铁路至现工字巷口,因建筑物阻挡,路面只能修成弯曲的沥青路;1970年顺城街拓宽铁路以西至潇河商店路段;1983年顺城街立交桥竣工通车;经2000年、2008年、2012年三次改造后,顺城街成为与环城西路和高速公路贯通的城市主干道。

窑上因晋南汽车路(榆太路)的开通而成为榆次通往太原的交通枢纽,窑上的商业开发和村庄建设基本一直围绕榆太路周边展开。榆太路和西顺城街的多次升级改造,也吸引了众多的企事业单位前来窑上选址建设。

1958年榆次运输公司迁至南窑北街,1979年改称榆次运输二公司。1964年榆次汽车修配厂在西顺城街建成。1976年交通局由南窑北街迁至顺城西街。2014年,拆迁后改造为名仕家园住宅小区。1965年,晋中电机厂在北窑北街(现蕴华街)建成,2013年拆除后改建为新晋府住宅小区。1975年榆次市染厂在窑上西街(现蕴华街)新建厂房,2014年拆除后改建为蕴华街中学。

1986年窑北街与榆太路交汇处两侧建成了平房和小二楼等经营性用房。1994年华钜商城建成。1995年榆次长途汽车客运站落成,正式从汇通南路(原榆太路)西侧的旧址迁入新址。2001年窑上新建巨龙装饰市场。在进行商业建设的同时,从80年代开始,居民住宅九一小区、窑上小区、尧晨苑小区、华广巷小区等也陆续建成。

经历年多次占用土地后,窑上耕地由1949年的2400余亩减少为2000年的170余亩,成为完全淹没在都市里的城中村。2001年窑上村撤村转居改制为“尧晨实业公司”,正式成为城区的一部分。

点击“了解更多”关注“如蚁人生234”头条号,了解更多榆次古县城、街区、村落历史。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CopyRight © 汽车参考网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