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参考网
首页行业动态 > 七一文学|有一块静地叫太和|周鹏程专栏

七一文学|有一块静地叫太和|周鹏程专栏

来源:搜狐 2023-08-14 19:55:22

我是一个怕热不怕冷的人。一到热天,我就躲到空调屋里,不想外出。必须要外出时,我总是汗流浃背、头晕目眩、心烦意乱。

所以,每年夏天我总要跑到如黄水、仙女山等纳凉的地方去待上一段时间。虽然这样也不能完全避开炎热,但我常常将其叫作“时空置换”,自我安逸就行。

今年7月中旬,我和另外两名作家一起,前往奉节县太和乡参加纪实文学研究会组织的采风活动。

曾听闻太和乡有自然湖泊、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一望无边的森林、有成片的草场,适合避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一天,我们一路说笑,在心驰神往中向太和进发。

到了奉节县城继续南行,经过百余公里山路,汽车盘旋而上,一路颠簸,在东倒西歪中,我们看见了窗外旖旎的风景,绿树山川呈现出自然和谐之美。

大约傍晚时分,我们抵达太和最高山峰上的一家简易农家乐。女主人来自河南,男主人是当地有名的工匠,都十分热情好客。

此刻,山高人为峰,站在小楼上,极目远望,成片的乳峰苍莽辽远,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犹如一幅巨大的画卷。远处彩霞印染天际,云层格外美丽,夕阳还未完全西下,半个月亮早已挂上天空,北斗七星隐约可见。

尽管还是仲夏时节,这里却凉风习习,仿佛秋天已提前到达。

听说有作家过来采风,乡里的干部赶来介绍情况,他们紧握住我们的手说:“你们来得好啊,我们这里森林茂密,气候适宜,物产资源丰富,适合乡村旅游度假,期待有慧眼的企业家前来投资开发!”

他们说的是大实话,太和真是一块美丽的静地。

这里有15万亩林地资源,常年绿意葱茏;这里有800亩湿地,水草丰盛;这里有1000余亩高山冷水湖,渔产丰富;这里有龙王坝水洞、干洞,溶洞资源较多;这里有10000亩药材,富产党参、牛膝、大黄、云母香、百合……不胜枚举。

这么一块宝地深藏于此,宛若从未出闺的少女,羞涩而朴素,纯洁而典雅。

写一个美景叠出而又不太富足的乡镇,原谅我的文字无法行云流水,在内心里多少有一些遗憾。

第二天外出采风,我们沿狭窄的石子路下行,汽车开至一条并没有被渲染的河流,这就是刘家河。

远远地,我们看见了“刘家河风景区”字样的广告牌。与其说是一个风景区,不如说是一条清澈无比的河流。这里没有亭台楼阁,没有任何一处人造景点,都是原生态。河水现在成了溪流,亮光闪耀的鹅卵石沿河密布,抢走了曾经汹涌澎湃的流水风头。

浅滩中,几个年轻人正在戏水,蝴蝶在他们丢在乱石中的衣物上飞舞,蜜蜂在一座很小的石桥缝里生出的一堆野花上“嗡嗡”鸣叫,两岸此起彼伏的蝉声成了最美的音乐......所有的一切,把一个寂静峡谷的仲夏点燃。

这就是乡村,这就是高山峡谷里的夏天。

前面可望峭壁千仞,后面背负叠嶂大山,突然,有一个院落矗立在河床之上。院前一棵参天古树,房屋都是土木结构,岁月让它们改变了当初的容颜。院落以刘姓人家居多,大抵这条河的命名由此而来。

我不禁感叹,这院落的祖先选址竟如此大胆,与河水几步之遥,与低矮的河床并列而居。

我们只顾抚摸清流,只顾行走在绿荫下,并没有关心这条河到底要流向何处,也没有在意这户人家的生活冷暖,甚至连那几声狗叫仿佛都没有听到。

就在这里的一栋土屋中,有名叫作刘洪云的小女孩,11岁,父母外出务工,她和年事已高的奶奶生活在一起,每天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去上学。她家的墙上贴满了各种奖状,我们决定给她献点爱心以示鼓励。

因种种原因,这个高山小乡还处于发展阶段,虽然太和距奉节县城有100多公里,但它东与兴隆镇毗邻,南与湖北省恩施市板桥镇相连,西与云雾土家族乡接攘,北靠吐祥镇。太和乡与著名的奉节天坑地缝景区遥遥相望,所以依然有相对的地理优势,迟早会被外界所接纳。

我们相信,这片静土总会有人声鼎沸、喧嚣热闹的一天。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新诗学会副会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CopyRight © 汽车参考网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